欢迎访问中国娱乐新闻网! 发稿请加QQ:969003434
首页 明星新闻 电影新闻 电视新闻 综艺新闻 音乐新闻 品牌活动 潮流时尚
来源:中国娱乐新闻网作者:zuojian024时间:2021-08-04 15:30:12

  说起“汤老师”汤姆·哈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御用的主要演员之一,莫过于他的“面具梗”。

  汤姆·哈迪先后出演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敦刻尔克》《毒液:致命守护者》里,他都佩戴了面具,且靠眼神就有上佳发挥。花式“面具梗”被影迷各种玩坏,成为了他的独特符号。

  不过,这位“有一颗金子般心的粗犷硬汉”,近来却被躺枪,意外陷入“辱华”陷阱。

  考其根源,恰逢汤姆·哈迪主演的新片预告片发布,影迷正津津乐道,突然曝出杂音,被有心者钩沉出一件旧事,然后不问青红皂白,一通讨伐。那是2012年戛纳电影节,汤老师在答记者问的环节使用了“Chinaman”一词。这件事,在当年并未激起任何舆论,却在最近被刻意挖掘出来,甚至有个别文章言之灼灼,渲染汤老师包藏祸心,存在对华偏见。

  这事乍一看,的确吓人一跳,但细究之下,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颇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一、Chinaman来自刻板认知

  这就涉及到了“Chinaman”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词义的发展流变了。

  从词源上来说,“Chinaman”这个词的用法要追溯到150多年前的华工时代。当时,第一批华人从中国出发,漂洋过海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由于这些华工辛勤工作,群出群入,结伴搭伙,存在一些当时美国人无法理解的生活习俗,这让他们产生了偏见,加之当时的华工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不懂外语,或者只会少量英语词汇,对外自称“Chinaman”,西方人便也用“Chinaman”来指称他们。各种因素叠加,久而久之,“Chinaman”就成了一个蔑称,带有较强的侮辱性,这也是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考其实,“Chinaman”单纯从词性上来看,类似Englishman(英国人)、Frenchman(法国人)或者Irishman(爱尔兰人),是表明某个人出身国家的正常称呼。“Chinaman”作为一个单词,并不存在天然的贬义,主要看使用方式,由于这个词汇在早期主要被用在带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的描述里,也就有了贬损的含义。

  但是,如果我们再回头去看,那个时候的华工是不是很猥琐?是不是一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懒骨头呢?并不是!事实上,首批到达美洲的华人是一群老实巴交、兢兢业业、勤劳肯干的劳工。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勤劳了,太节俭了,太精打细算了,大大超出了西方移民的认知,无法认同之下只能抹黑了之。实际上,华人来到加州时,淘金大潮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华人劳工只能去那些白人挖过的废坑里淘金。但华人凭借着无比的勤劳和惊人的毅力,非但没有空手而归,反而大有斩获,硬是在那些废弃的金矿中淘到了金子。在旧金山,只要是中国人淘过的采金区,连半粒金沙都不会留下,这让那些欧洲移民和美洲土著艳羡不已。

  再后来,美国兴修横跨东西的联邦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时,更招募了大量华人劳工进行苦力劳作,他们修建的工程都集中在最艰难的西部铁路。华工完成了西方人眼里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美国西部大开发贡献了不朽的劳动成果。但西方移民不仅不感激,反倒对付出巨大牺牲的华工倍加歧视,并对华工的力量倍感威胁,称之为“黄祸”,还专门制定了《排华法案》。

  在文学艺术领域,西方人还专门创作了一个“傅满洲”,来代表“Chinaman”颟顸懦弱懒惰的刻板形象。

  不过,词义在使用与流转中会发生变化。

  首先,从普遍度来看,“Chinaman”变得不再常用,这就要从二战的爆发说起,中国成了美国的盟国,在亚太地区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并肩作战,共同对抗法西斯日本的武力威胁。中美关系变好,民间交流也增多起来,“Chinaman”作为一个歧视性的词汇,在日常中的使用率大幅降低。

  其次,从使用的语境看,“Chinaman”的词义也变得更偏向中性,歧视性在消减。正如前面所说,“歧视性”,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才使得原本中性的词变成了歧视性词汇。当歧视性的语境消失了,没有了土壤,这个词汇的含义就开始回归本原,歧视性意义不断消退,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美国传教士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写作的《真正的中国佬》(Real Chinaman),就直接以“Chinaman”为标题,中华书局在翻译时就选择了直译,甚至将英文直接打在了封面上。这本书后来也被译为《中国人本色》或者《本色中国人》,是一本在西方影响巨大的书籍,它对中国的介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歧视。

  还有民初大儒辜鸿铭老先生,他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就用“Chinaman”称中国人(这是一部英文的,揭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作品)。而且辜老还极其自豪地狂夸“Chinaman”,夸到连中国人自己都问:我们真有那么好吗?

  在何天爵、辜鸿铭的笔下,“Chinaman”自然难言歧视,更多的是一种辨正,是一种拨乱反正,以事实正视听。

  到了现代,身为华人之星的李小龙,更是在采访中直接自称Chinaman,这也丝毫没有造成他形象上的损伤。那是1971年12月8日下午,刚刚通过《唐山大兄》创造了票房奇迹的李小龙,接受了加拿大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皮埃尔·伯顿(Pierre Berton)的电视专访。

  这段采访非常值得回顾。当时的李小龙,在采访中敞开心扉,自然坦诚地与皮埃尔纵论电影、哲学、武道,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等,在充满智慧的对答之间,展现了一代拳道宗师的翩翩风度、超越时代的深邃思想和武道境界。

  正是在这段采访中,李小龙直接自称自己为“Chinaman”,原文大致是:

  Pierre: Tell me about the big break when you played in Longstreet,I must tell audience that Bruce lee had a bit part or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Longstreet series and this had an enormous effect on the audience what was it?

  皮埃尔·伯顿:和我说一下在《盲人追凶》中的最大突破吧,虽然你只是扮演了一个配角,却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Bruce Lee: :“Well, you see ,the title of that part that particular episode Longstreet is called a way of the intercepting fist.Now I think the successful ingredient in it was because I was being Bruce Lee .

  李小龙:好的,《盲人追凶》剧集中我演的那集名字就叫《截拳道》。现在我觉得当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我在里面扮演的就是“李小龙”。

  Pierre: yourself.

  皮埃尔·伯顿:你自己。

  Bruce Lee: myself,right.And did that part just express myself like I say "onestly express myself "at that time .And I ,because of that I brought, you know ,favorable mentioning in New York Times Which says ,like the Chinaman who incidentally came off the quite convincingly enough to earn himself a television series and so on and so on and so forth.”

  李小龙:对,我自己。就像我说的那样,我只是诚实的在表达自己,正如《纽约时报》所说,我作为一名中国人,凭借一种偶然的,但相当有说服力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一部电视剧,等等等。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下这段采访,在15分20秒左右。

  此外,著名的华裔饶舌男歌手欧阳靖在《learn Chinese》和《I Download》里都说了Chinaman。说唱歌手Al rocco还出了一首歌,就叫《Super Chinaman》。在这些歌曲里,Chinaman明显不是贬义,反而带上了自豪与褒义。

  这样看来,作为一个词汇,在这些语境中,Chinaman非但没有贬损的含义,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信。

  除了上述词义的递变,“Chinaman”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词义的外延发生了变化,在西方人刻板的认知里,除了指称华裔人群外,还扩展到了东南亚人与东亚人,像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等儒家文化圈内长着一幅东方面孔的人,在很多西方人眼里,统统成为了“Chinaman”。

  西方人脸盲症毕竟严重,觉得东方人都长得差不多。所以,好莱坞找来章子怡、巩俐、杨紫琼饰演《艺伎回忆录》,他们觉得没啥问题,可日本人却大有意见。

  在著名反战经典片《野战排》(Platoon)里,当片中美国大兵深陷越战泥潭之中时,曾多次用“Chinaman”来形容越南人。

  在英国作家史蒂芬•莱瑟1992年出版的著名小说《中国佬》(The Chinaman)里,尽管书名直接使用了“Chinaman”,但书中的主人公却是一名越南老兵,讲的故事也是一个越南人的故事,跟中国与中国人没有关系。

  之外,在女神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影片《蒂芙尼的早餐》里,老牌演员米基·鲁尼出演了奥黛丽·赫本脾气暴躁的日本房东,在片中也被称为“Chinaman”。

  所以说,不是一看到“Chinaman”就直接与辱华、歧视等意义划等号,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下具体语境是什么,切勿望文生义。要不然,李小龙岂不成自取其辱了?

  二、汤姆·哈迪使用Chinaman一词是辱华吗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汤老师”汤姆·哈迪意外引发的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本,那一年戛纳电影节,汤姆·哈迪携《无法无天》(Lawless)前往展映,并参与答记者问。正是这个环节,他说到了“Chinaman”一词。当时的汤姆·哈迪大概万万没想到9年之后,这句话会在中国引发议论。

  且来看下那段引发“争议”的采访视频实录,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2012年戛纳电影节期间,汤姆·哈迪针对电影艺术与记者侃侃而谈。以下是问答实录,Q代表问,A代表回答。

  Q:You’ve been compared to Marlon Brando quite a bit, but in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Lawless earlier, you confessed that you haven’t even seen The Godfather, On the Waterfront, or Streetcar Named Desire.

  Q: 人们经常把你和马龙白兰度比较, 但在早先的另一场电影《无法无天》的发布会上,你承认从未看过《教父》、《码头风云》或《欲望号街车》。

  A:I hadn’t! No, I haven’t seen any of these. I’ve seen Apocalypse Now. I’ve seen Shanghai Teahouse of the Rising Sun, or whatever it’s called, where he plays the Chinaman? That one was not so great![Editor’s note: The film is 1956’s 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A: 我没看过!对,我没看过它们中的任何一部。我看过的是《现代启示录》。我也看过《日升上海茶馆》, 反正不管它叫啥,就是那部他演了个Chinaman (马龙·白兰度在片中扮演一个日本人)的那个?那个可不怎么好![编者注, 这部电影是1956年《秋月茶室》]

  Q:Which is certainly a questionable casting choice, in retrospect.

  Q: (这部电影)回想起来真是错误的选角。

  A:But the thing is that it’s great, because you go, “Okay, everybody fucks up.”

  A: 但实际上这很好, 因为你可以说,“好了, 所有人都会有他妈搞砸的时候。”

  Q:Like Mickey Rooney playing Asian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

  Q: 就像米基·鲁尼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饰演的亚裔。

  A:Great, though! I mean to say: These are legends, and even legends are fallible. Reach for the stars and catch the moon! If I am duly compared to Marlon Brando at all, well, I can only think of The Teahouse of the Shanghai Noon, that they’re comparing me to that! [Laughs.]

  A: 但是很棒! 我想说的是: 他们是传奇人物, 但传奇也会犯错误。摘星触月! 如果要说我被与马龙白兰度比较是恰当的,好吧, 那我只能想起 “日升上海茶馆”, 我就当他们在把我和那里面的白兰度比较了!

  稍微解释一下,当时有记者问汤姆·哈迪,总有人将他比作传奇演员马龙·白兰度,问他怎么看。他说白兰度的一些经典影片他并没有看过,不过看过他主演的《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而这部影片里的白兰度明显是一个选角错误,他演了一个刻板的东方人,表现的不够好,直接搞砸了这个角色。如果自己跟白兰度相比,那么自己只能跟白兰度演得不好的时候比。

  汤姆·哈迪这段对话的原意,是一种自谦,他觉得自己与马龙·白兰度完全没法比,非要比也只能跟白兰度演砸的时候比。在这个采访中,如果说汤姆·哈迪贬低了谁,那他只是在贬低自己,在进行自我矮化,并非言有另指。

  这段采访的上下文,都跟中国没有关系。只是在正常交流电影角色演绎,汤姆·哈迪用“Chinaman”这个单词做了一个艺术概括。他使用这个单词时,并不是嘲讽中国人(毕竟全片演的都是日本人,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揶揄马龙·白兰度的选片眼光,轻嘲他为啥要去演一个刻板滑稽的日本人。汤姆·哈迪是在婉转地批评白兰度也有发挥不好的时候,以白人的身份去饰演一个刻板的东方人形象,吃力不讨好,接演这个角色是传奇演员犯的一个错误。

  所以,汤姆·哈迪使用“Chinaman”这个词,并不涉及种族歧视或者辱华(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而是用来进行电影艺术上的批判。因为那个时期的好莱坞,依旧采用“yellowface”(白人通过化妆饰演东方人)的方式饰演东方人,是一种对东方人的刻板认知,觉得东方人无人可用,或者压根就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虽然那时也出现了一些口碑不错的影片,比如根据赛珍珠作品改编的影片《大地》、《龙种》,尽管极其精彩,它们的女主路易丝·赖纳、奥黛丽·赫本的表现也极具说服力,饰演的“Chinaman”都毫无歧视之义,但“yellowface”的表演方法还是让后来人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尽管汤姆·哈迪使用了“Chinaman”一词,但切莫望文生义,联系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可以清晰地看到:汤姆·哈迪首先是在自嘲,然后对“yellowface”进行了批判,不太认可马龙·白兰度的那一次选角,仅此而已。

  至于那些唬人的大帽子,我们还需抱着开放姿态并充分了解详情后再做判断,一知半解就扑上去,反而暴露自身认知的不足。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该要挺起胸脯来了。

中国娱乐新闻网
标签